自小米创办以来,在国内手机市场可谓一骑绝尘。回想三年以前,处在运营商市场和手机厂商边缘的我是不愿意站在小米这边的。三年之后,包括我身边的朋友却更多倾向于小米。这一点感受非常奇妙,自从做科技品牌评论后我的个人立场上也愈加鲜明:与大多国产手机相比,小米这三年来带给我的感受变化并非是两极化和市场对错,而是对国产品牌未来的期翼更加清楚。这和情感上讲,似乎类同于米粉们期望于小米的原因。
冗长复杂的开头,也正如我对国产手机品牌观察多年的复杂思绪。探寻国产品牌的最终出口,需要自我设定三个疑问:一是近年来的国产手机空间缘何形成;二是国产手机品牌或山寨两极化发展,为何无关市场的对错;三是小米推出红米之后,我为何说国产手机品牌的未来更加清楚,它还会有怎样的可能。
这三个疑问,熟悉深圳市场的其他人远比我了解更多,而我关心的是如何从市场判断和品牌行动上,遗憾不是深圳继续引领成为国产手机品牌的可能–这本来是你们存在的意义,催熟的却是三年初长成的红米。
2005到2013年,深圳中小手机厂商不断错失品牌发展机会。
讨论国产手机,需要的第一个突破口就是为什么这么多人做手机。最简单的回答是因为曾经挣钱。这要回到时间粗略划过的国产手机的两段历史, 最近的分水岭在2005年台湾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MediaTek.Inc)正式开启大陆市场活动后,于2007年联发科取得ADI芯片生产线正式提供Turnkey一站式组装方案。这使得数十万即可成立一个手机公司,成本及利润空间在当时还极具优势。此时的市场背景,正是MTK使国产手机们瞄准了国外品牌手机高昂售价的下限空间,使做手机成为几十万人参与的热钱涌动的市场。MTK的意义是让手机逐渐人人可用,但也带来了国产手机厂商遍地开花。有多遍地?我们身边的数据比统计要可靠,历经几次变动,截至到目前暂存的深圳手机终端厂商仍接近830余家。
如今明显不怎么挣钱了,怎么还有这么多人要做手机呢?这引入了我们文初探讨的第二个疑问,就是为什么说国产手机品牌或山寨两极化发展,无关市场的对错。国产手机长久存活的命脉就是已经发展成型的生态环境,海外OEM/ODM/运营商、品牌零售三五码等等,这个生态环境让中小手机厂商有无数挣钱的可能。要知道830家厂商背后,可是几乎上万家供应链体系。但我们可以掰着指头数数830家厂商里你知道几个品牌?很难超过20个。
我想这可以充分解释为什么不挣钱还那么多人做手机:一是暂时也没有比手机好的商业模式适合深圳这样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