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天问一号祝融火星车发来祝福:我在火星放“粽”,祝大家端午安康,“粽”是顺心和如意!
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天中节等,本是上古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处于全年最“正中”之位,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
端午节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粽子飘香、龙舟竞发,成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中国人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古老节日多数形成于古人择吉日祭祀,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的活动。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固本思源等人文精神。祭祀活动则蕴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的深邃文化内涵。
“端午”二字,最早出现在晋代的《风土记》中。“端”字本义为“正”,“午”为“中”。“端午”,“正中”也。古人以天干地支纪年,天干承载天之道,地支承载地之道,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仲夏午月午日苍龙七宿处在正南中天,为全年周天运行最“正中”之位,乃大吉大利之象。
按照官方的说法,今年的端午节,又平添了别样的情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的命名正是源于屈原的长诗《天问》。今年,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圆满成功,天问一号在火星表面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记。中国航天人的使命就是将浪漫神话变为物化现实,对千年疑惑给出科学解答,天问一号的火星之旅也将是对中国古人跨越千年的时空问答。
此外,对屈原的纪念,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与民族特性。众所周知,中国人的主体文明发源于农耕文明,中国的节气亦多与农时相关。农耕文明不同于游牧文明和海洋文明,对游牧文明来说,马背是家,帐篷是家,逐水草而居,随季节而徙。海洋文明,则永远在向往彼岸,彼岸在何方,可能永远不知道,也可能永远不再回来。
中国的农耕文明倡导“精耕细作”,春耕秋收,稳固平和。站在文明与历史的角度反观现今的中国航天事业,可以说中国航天厚植于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序列,服务于人类文明永续进步和人民生活的安康幸福,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肩负使命的发展,是开放合作的发展,是和平共赢的发展,也必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多、更大贡献。
天问一号携祝融号,祝愿大家端午安康,幸福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