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动年内发放4G牌照”的要求,这终于让一直处于猜测之中的4G发牌时间有了一个确定界限,今年也将作为“4G元年”被载入我国的通信史。过去几年间,3G让越来越多人习惯了手机上网、移动互联,而即将到来的4G又将带来哪些改变?在推动年内发牌的背后,主管部门又有着怎样的考虑?
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这很多人都清楚。不过,与以往的技术相比,4G又有哪些突破?
“4G相比3G实际并没有太大的革命性,但其带来的一个最大变化就是网络速度的飞跃。”通信专家项立刚表示,在3G时代,2M、3M的手机上网速度让很多智能应用和数据业务成为现实,而4G时代的网速可以达到百兆甚至更高,让更多的大数据业务得以实现、各种基于高清视频类的应用得以普及,“网速的大幅提升,让3G时代开始起步的数据流量业务得以驶上高速公路。”
■4G比3G多快好省
在4G更高的网速支持下,用户的业务体验究竟能够得到怎样的提升?“相比3G业务,4G的优势可以用‘多快好省’来总结。”北京移动的技术专家向记者介绍。
■业务种类“多”
4G不仅能够支持2G/3G网络下的话音、短信、彩信,同时还能够支持高清视频会议、实时视频监控、视频调度等高带宽实时性业务;不仅能够满足个人用户上网冲浪的需求,还能够满足集团客户视频、高清业务的需求。
■上网速度“快”
对于用户来说,网络速度无疑是第一位的,4G与3G相比最重要的进步就是网速剧增。按照4G的技术标准,LTE(3G技术的长期演进)网络的峰值下载速率能达到百兆以上,是目前3G网络下载速度的5倍多。
例如,下载一部1GB的高清电影,使用3G网络最快需要近7分钟,而使用LTE网络则不到1分30秒。如果将载波聚合新技术应用到LTE中,即把多个频率同时分给一个手机用,那手机上网速度就更快了,一部1GB的高清电影在40秒内就能下载完。
■用户体验“好”
LTE网络时延比3G网络要低一半还多,对于在线游戏、视频实时传送等对实时性要求高的业务来说,用户体验会特别好;LTE还有一个永远在线的特点,用户只要开机就会进入网络连接状态,真正实现随时随地上网;LTE在用户高速移动情况下的连接性也很好,以往在高铁上,无论2G还是3G信号都会断断续续,而4G网络即便是在时速数百公里的高铁上仍能保证提供给用户良好的上网体验。
■频谱资源“省”
和3G相比,在组网频宽上,LTE可以用六种频宽进行组网,频谱利用率要高于3G,能更好地利用非常宝贵的频率资源。
■4G时代应用大猜想
毫不夸张地说,
在过去几年里,3G带来的种种变化已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兴盛皆源于此。4G又能带来哪些新奇的改变?让我们跟随几位通信行业的专家一道展开对4G时代的大猜想。
■猜想一
智能感应遍布身边
3G时代,网络速度的提升和智能手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让与我们时刻不离的手机衍生出了更多功能:位置感应,让用户可以迅速查知自己所处的位置,并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地点;动作感应,让用户使用手机玩一些操控游戏时更觉真实;手势感应,无需触摸便可实现对手机的控制。
通信行业专家项立刚认为,在4G时代,这种智能感应技术的应用范围会更广,温度感应、红外感应、环境感应……智能终端可以感知到我们身边的各种信息,并由此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各种便捷。同时,在高速网络的支持下,智能终端也不再局限于手机和平板电脑,我们身边的很多物品都有可能被接入网络,汽车、电器、家具……“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这些概念将不再泾渭分明,我们周围将形成一个智能的综合性网络。”
■猜想二
视频通话全面普及
2009年3G刚启用时,视频通话功能就是运营商宣传的热点,但现实与期望相距甚远。尽管这种通话方式看起来很美, 尽管运营商已经在3G套餐中增加了视频通话业务,但我们很少看到有人用手机进行视频通话。
道景咨询资深电信分析师马继华认为,造成视频通话功能未能真正普及的原因除了人们的习惯外,最主要的就是3G网络在传输视频时稳定性较差,同时,在3G业务初期智能手机的视频功能也很有限,这些导致视频通话功能的用户体验不佳。而随着4G时代的到来,数据传输能力大幅提升,加上现在智能手机无论拍摄能力还是显示效果都已经很出色、高清视频的拍摄和传输都不再是问题,因此视频通话在4G时代会真正普及开来。
■猜想三
流量费每兆几分钱
4G虽好,但费用高不高?这可能是普通用户最关心的问题。4G时代的通信业务资费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4G不仅不会比3G贵,在很多方面还要便宜很多。”独立电信行业分析师付亮表示,随着从3G到4G带宽的升级,流量价格肯定会下降,“2G到3G的时候,流量从几元一兆降到几毛钱一兆,估计4G时代会降到几分钱一兆。”
■猜想四
移动将与苹果结缘
从2009年联通将iPhone迎娶进门后,“你们什么时候能引进iPhone”就成了中国移动高管们常常被问及的问题。2012年,中国电信也将iPhone招致麾下,而中国移动和苹果仍然“在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