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米上市的事情还是炒的沸沸扬扬,从一开始的2000亿美元信号弹,到后来的500亿美元找平衡,到最后正式发消息的时候就又成了1000亿美元了,其实都是在摸市场反应,所以自古套路得人心,上当的就是些老实人了。
比如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副院长陈歆磊和长江商学院品牌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史颖波就撰写了一篇文章——《小米是家了不起的公司,但这三个破绽让它难撑1000亿美元市值》,论证小米被高估了,核心原因就是还没看到500亿美元那篇的新闻。
老实人的理由
不过这两位老实人对小米高估的论述还是有几分道理的,比如说利润太低,单台利润只有苹果的75分之一,是华为、OPPO和Vivo的6分之一。剩下的三大理由则是,家庭互联网不是最有价值的物联网,也就是小米生态链其实没有太大商业价值。小米产品的场景和数据缺乏变现能力,以及缺乏创新和技术积累。
当然支持小米的声音也还是很多,这里面透露的尴尬之处就还是小米和苹果之间的对比和关系。
一方面,小米不愿意和苹果对比。
因为数据实在是惨不忍睹,比如说小米的利润今年有望达到10亿美元,而苹果的收入一季度就达到了近200亿美元,全年下来差不多是小米的一百倍,而小米的1000亿美元估值大概是苹果的八分之一,2000亿美元估值就是四分之一,所以如果讲苹果的故事,小米必然无法支撑这么高的估值。
另一个佐证则是,小米不愿意去美国上市,而是心心念去香港上市,大概就是如此,这个故事说服美国人恐怕是很难的。
另一方面,小米又必须和苹果做捆绑。
甚至有文章说雷军在中国的地位类似乔布斯,要真正坐实中国苹果的位置,因为苹果代表了科技行业的创新和领军,也是小米可以获得高估值的对标。
同时,苹果也是轻资产模式的代表,毕竟三星的产业链和华为都不是可以随随便便模仿的,把小米做成第二个苹果还是能够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只不过这个做法和第一点又有了冲突。
所以在高估值和高想象空间之间,小米还是在做自己的艰难抉择,到底要不要和苹果捆绑,也就成了一个两难的事情。
不过雷军自己的解释是小米的商业模式很复杂,是硬件+互联网+新零售的模式,而且之前小米也一直拿出很多企业对标。
背后的潜台词我也可以翻译一下,大概就是小米的商业价值是苹果+亚马逊+无印良品+Costco等等,一个中国苹果是没法解释小米的,所以小米才会这么贵。
其实值得一提的是,可能比苹果更加牛逼的三星市值不过是三千多亿美金,从任何一个角度看,小米能达到三星的三分之二吗?
所以,至于说雷军是不是中国乔布斯,小米是不是中国苹果,我觉得核心还是要看你是不是老实人了。
小米的价值
其实小米当年高估值融资的时候就讲出过市梦率的概念,大概意思是看的不是眼前的数据,而是未来的价值。
其实这个概念讲的有点早了,因为几年过去了,小米已经慢慢失去了神秘的色彩,数据也并不见佳,一度滑出国内前五。
虽然今年因为印度市场的爆发,小米的销量有所回升,但也不过是重回国内第四,距离前三的华为OV还是有很大的销量差距,巨大的销售额差距,和庞大的利润差距的。
雷军讲出了手机行业从来没有一家企业销量下滑后还能回来的。大概的意思是小米不是诺基亚,但却忘了还有一家公司叫摩托罗拉。
摩托在第一次手机销量下滑的时候,出了一款RAZR V3刀锋系列,700美元一部的售价一年卖出了1.3亿部,然后摩托罗拉手机再度下滑之后,又在安卓时代推出了著名的里程碑Milestone系列,销量再度回升。
然后摩托就被联想收购了,现在还在苟延残喘。
所以就算小米不是诺基亚,也搞不好是摩托罗拉,不过这么说还是有些高估小米了,毕竟小米销量回升的部分,基本都是廉价的红米机,真正的旗舰米6和MIX2销量都不好意思说,寄予厚望的PK OV款小米Note 3,则两个月内大幅降价600元,直接进入清库存的节奏。
所以,所谓的小米手机销量回升,不如说红米手机销量回升,其实按照红米手机所占的销售比例来看,小米公司早就该改名叫红米公司了。
小米生态链的价值一直在被美化和包装,但实际上,我觉得这个生态链的产品只要不联网的产品都还不错,能联网的都差强人意,可能比山寨能强点,但你说去和苹果之类的产品比,那就是开玩笑的,和华为比都很勉强,甚至联想做的很多硬件都要强很多,不过年销售近3000亿以上的联想市值不过是年销售1000亿美元还没到的小米的十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不到一百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联想的柳传志恐怕比雷军在中国更配得上教父这个称号。
最大的问题还是品牌
其实小米最大的问题我倒觉得和这些都没有什么关系,我觉得小米最大的困境还是在品牌,因为品牌是决定溢价的核心因素,一个廉价品牌就只有跑量的价值,而一个高端的品牌,不说引领技术的进步吧,起码在利润上,是可以有足够的回报的。
更重要的是,廉价品牌的用户是缺乏忠诚度的,就好像一个人刚工作的第一辆车会去买个便宜的国产车代步,但十年后等他成长为了一个高收入群体的时候,恐怕选择至少要从BBA起步,那么之前你的国产车做的再好,也不过就是没钱的时候的一个性价比选择。
苹果和三星深谙这一点,而华为目前的价格也基本挤进了第一梯度,而OV则牢牢的把控着中端的价格区间,尽管小米也计划开设1000个小米之家,但OPPO和VIVO在国内的销售终端,都分别超过了20万个,这种渗透和覆盖,想要追上恐怕也不是一日之功。
尽管小米号称小米之家的坪效是全球第一,但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中也说,小米找他分销智能音箱,利润对半分,但一台的利润只有1块钱,卖一台可以给罗辑思维五毛分成。这种利润率还低于联想,而试图建立的软件和服务收费至今也看不到什么机会。原因也很简单,买手机都图便宜的人,怎么会为服务付费呢?
尤其是今年小米手机的重要市场印度,出货量可能达到近三千万台,你指望建立一个什么样生态去让印度人去付费呢?所以,迄今为止,苹果依旧是一家销售硬件的公司,尽管app store市场2017年的软件分成就有265亿元,都超过了小米的全部收入。
所以低端的品牌加讲不通的故事,恐怕是小米故事的最大拦路虎,不管包装的怎么华丽,一个七八年的公司,收入和利润恐怕也进入了一个稳定期,想要暴增恐怕找不到什么可能,不管是屏幕、CPU还是内存等关键部件,技术含量高的部分小米其实都无力染指。
想来想去唯一的道路就是小米1000万日活的智能硬件了,如果结合一下区块链去挖矿之类的,好像还更有前途一些。(如果真这么干了,请给我点比特币)
其实我自己是希望小米去美国上市的,但目前看,其实A股才是最佳选择,如果A股不可能,那么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去香港了,毕竟这种故事,老外是不会信的,只有中国,才有这么多老实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