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近日发布了第四款自主手机,采用联发科P25处理器、前后1300万双摄以及5.99英寸全面屏,1699元起售。
这让我联想到不久前发布的红米 5 Plus,采用骁龙625、前500W后置1200万单摄及5.99英寸全面屏,999元起售。还有刚刚上市的360 N6,采用骁龙630、前800W后置1300万单摄及5.93英寸全面屏,1399元起售。
几个重要参数一对比就会发现,新发布的这款国美手机竞争力并不是那么强。这延续了国美自主品牌手机的一贯特色,之前发布的S1、K1和U1都是类似的套路,低配高价。
国内智能手机市场早已进入红海,这是共知的事实。自去年宣布进入手机市场以来,国美一共推出了四款产品,这四款产品销量如何,国美没有公布。
但是今年9月国美通讯在一家互动平台上透露,公司研发的K1、U1、S1三款手机及为运营商定制的一款手机T1总出货量接近15万台。
粗略计算,即使加上最新发布的U7,今年国美手机的总销量也很难达到30万台。这样的成绩,勉强只能算手机行业的入门级别,连中小玩家都算不上。
而令人起疑的是,国美仍旧在大力投入自主手机业务,似乎并不为销量担心,这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阳谋和阴谋?
阳谋:超级入口论
企业决定推出一款产品往往只有两个原因,长远的战略打算和盈利。按照国美的说法,国美手机是国美智能制造战略和“智慧家”战略的超级入口和移动智慧中枢。
杜鹃也曾强调,未来智能手机将成为消费者日常生活的核心消费点,抢占手机屏幕是国美打造生态圈的关键所在,所以应该算是战略产品。
国美现在正在进行“智慧家”战略,是国美最新提出来的一项战略举措,意图从1.4万亿的家电市场进入10万亿的家生活市场,覆盖家电、家装、家居等多个方面。其中,国美手机的作用是一个连接终端的环节,没有这个抓手就没办法形成智能家居的生态。
从公开的资料和国美高管的表态我们只能知道这么多信息,国美手机是一个试图成为未来核心枢纽的战略级产品,如果这么来看那么国美投入再多也无可厚非。但是从现在的发展态势来看,恐怕这个战略级产品的未来并不是那么光明。
首先,手机作为超级入口理论上可行,但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
目前行业还未出现一个可行的先例将手机作为入口协同整个产业链。譬如在智能家居行业,标准还未统一,作为连接终端的手机价值不大;
其次,超级入口的实现必须建立在强大的用户粘性和用户规模之上,按照国美手机不到30万部的出货量来看,实现规模化不知还要多久。
然而这款手机似乎也没有成为爆款的潜质,主打的安全特性目标受众过小,短期内实现规模化基本不可能。
可以说,国美的理念是美好的,通过手机建立中心生态,连接智能家居、智能家电,但现实很残酷。市场上有类似想法或者付诸行动的企业不在少数,360、格力、乐视等都曾进入手机市场。
上述厂商都存在与国美一样的宏伟计划,譬如乐视。曾寄望于手机带来内容收入,不惜大幅亏损销售手机,但后来证明这一模式存在弊端不得不草草收场。
阴谋:国美通讯的小算盘
国美手机的实际操盘公司是国美通讯,今年6月由原三联商社更名而来。三联商社已于去年12月终止经营家电零售业务,也就是说目前国美通讯主要运作国美手机。
根据国美通讯最新披露的2017三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营业收入为10.51亿元,净亏损2100万元,同比扩大327.46%。而在上季度,也就是半年报中,国美通讯的净亏损还是1400万元。
国美通讯给出的解释是亏损主要源于前期产品研发、品牌推广、渠道建设等方面投入大量费用。
资料披露,国美通讯成立了爱优威和联美智科两家新公司,分别负责国美手机的软件研发和销售。
但是我们注意到在财报中,国美通讯也披露了手机业务的毛利率为12.96%。但要注意,这里的手机业务还包括三联商社收购而来的德景电子ODM业务。
如果按照产品划分,其自有品牌手机业务的毛利率高达14.32%。也就是说,一部1699元的国美U7,毛利能达到243元。要知道,华为去年手机业务的毛利率也不过20%上下,更别提一直号称零毛利的小米了。
而值得注意的是,国美通讯收购德景电子时,后者曾做出了业绩保证。德景电子承诺2016-2018年度可实现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6000万元、8000万元、10000万元。至此其实不难猜测,国美手机的低配高价,很有可能是为了确保高毛利率和利润。
不过按照目前财报披露的情况看,前三个季度国美通讯已经累积亏损3500万元,2017年净利润8000万元的业绩保证恐怕难以实现了。
并且,昨日国美手机U7发布之后,国美通讯股价今日应声下跌2.28%。显然,资本市场对于这款产品也未抱太多期望。自国美通讯宣布进入手机市场以来,其股价过去一年跌幅已经超过34%。
早在今年四月,国美推出首款机型时业内就有分析认为,国美利用自己的渠道强推自主手机会遭遇尴尬境遇,如何处理与其他手机厂商的关系是一大症结。
自发布K1之后已过8个月时间,国美手机销量低迷新品又难获市场认可,这样的情况下,国美是否会调整手机策略,我们会持续关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