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阿里集团旗下支付宝低调推出余额增值服务。这项服务被定名为“余额宝”。通过余额宝,用户在支付宝网站内就可以直接购买货币基金等理财产品并获得收益。
余额宝首期支持天弘基金的增利宝货币基金,支宝付称“这是天弘基金为支付宝用户量身定制的一款基金产品”。“余额宝”内资金仍可以同时用于网上购物、转账和缴费。
支付宝方面人士表示,支付宝对余额宝还提供了被盗全额补偿的保障,确保用户资金万无一失。
余额宝引来了一地口水,围绕支付宝的争论包括:余额宝是对银行活期存款业务的革命?余额宝是不是高收益?余额宝有没有政策风险,会不会遭遇监管机构的遏制?
从支付宝到余额宝,马云布局了十年。此前,阿里小微金融产品已经覆盖支付、小贷、担保、保险等各个领域。支付宝推出余额宝,意味着阿里在金融领域再下一城,开始介入理财领域。
马云无意之间做了支付宝。马云多年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回忆支付宝的诞生:阿里巴巴只想做电子商务,银行事情由银行去做;但银行不做互联网支付,阿里巴巴只能自己做了。
近日,马云有句话在网上广为流传:“如果他们(银行)不改变,我们将改变他们(银行)。”这句话的背景:2011年9月马云在一次会议上讲到中小企业创业难,融资难的问题,讲到阿里将通过阿里集团的小额贷款业务为中小企业打造公平的创业环境。
至今,银行并没有因为这话做出相应改变,这就给阿里集团的小额贷款业务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这一次传统银行会做何反应,马云推出的余额宝与当年的支付宝,小额贷款会面临不同的结局?
■革银行的命?
支付宝提供的资料显示:支付宝早在2012年5月份就获得了证监会颁发的基金第三方支付牌照,此后支付宝一直和各家基金公司保持密切沟通,探索适合互联网需求的基金产品和支付方式。
余额宝上线获得支付宝用户的追捧。支付宝提供的数据显示,余额宝的用户数截至6月18日晚上9点30分已经突破100万,这距离余额宝上线还不到6天时间。可以预计,依托支付宝的用户基础,余额宝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支付宝官网信息显示,截至2012年12月,支付宝注册账户逾8亿,日交易额峰值超过200亿元人民币,日交易笔数峰值达到10580万笔。
与“6天获得用户100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来自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31日,国内所有个人有效基金账户数为7630.14万户。
“余额宝”描述的前景充满诱惑:目前国内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率普遍在3%至4%,而活期存款的年收益只有0.35%。简单来说,同样一万元,
通过活期存款一年的收益只有35元,而如果通过余额宝一年的收益可以达到300元至400元左右,收益比活期高出近十倍。
对于支付宝用户来说,诱惑不止于此,还提供了一个“屌丝理财”的机会。6月17日,阿里小微金融集团国内事业群总裁樊治铭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表示,余额宝能为更多普通人参与基金理财。来自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数据显示,平均每个基金账户的投资金额达到7.5万元。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拿出7.5万元用于投资,通过互联网,所有人都可以参与理财。支付宝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支付宝用户中,21岁至25岁的人群占比最高达到30%,25岁至30岁的人群占28%。占支付宝用户一半的年轻用户绝大部分缺乏投资理财经验,是此款产品的重点关注人群。
余额宝另一亮点是T+0支付融入客户消费场景,用户在赚到钱的同时,丝毫不影响您享受支付宝所有支付体验。现在货币基金最快赎回是T+1到账,开放式理财产品能够T+0,但短期收益比余额宝少很多,起购点多为5万元。
对于支付宝来说,至少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降低备付金规模,根据《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备付金规模正在给支付宝注册资本金带来压力。 推出“余额宝”后,用户将钱从支付宝转入“余额宝”,是进行货币基金的购买,钱由基金管理,收益是投资收益,与支付宝有了区隔,可以降低支付宝备付金的比例。
二是吸引更多闲散资金涌向支付宝。因为“余额宝”内的资金能随时用于网上购物、支付宝转账等支付,其所获收益又比银行活期存款更高。
与银行活期存款相比有更高收益,从支付宝的角度看,用户从无收益到有收益;从货币基金的角度看,支付宝和货币基金的结合,解决了一个很大的问题:货币基金的支付功能。独立互联网分析师信海光认为,这是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一大创新,将对现有银行业形成冲击。
信海光认为,银行业应该反思,自己为什么不能推出类似余额宝这样高流动性、高收益的理财新产品?是不能做,还是不愿做?信海光认为,余额宝暴露了银行的暴利空间。
■十年的全线布局
2003年,马云携1亿元成立淘宝,同年,马云为了解决网购的信用问题,被迫成立支付宝支持淘宝网络购物的发展。这是支付宝成立的故事版本之一,这一故事成为阿里集团涉入金融领域的起点。
阿里集团内部流传一个段子:银联会议中心外的嘉宾墙上有一张马云的照片,马云做支付宝之前(2003年以前)特意去银联讲了一通互联网支付, 发现底下(中国银联员工)没有什么反应。回去,马云就和员工说:他们完全不懂,大家还是自己干吧。
段子或者只是段子,现在的结果是,十年之后的“支付宝”成为挑战现存金融格局的产品。
支付宝也是淘宝早期发展的功臣。2004年前,电子商务前三还没有淘宝的位置,从2004年2月开始,淘宝以每月768%的成长速度上升到仅次于eBay易趣的第二位;在支付宝推出1年后,淘宝排名已经超过eBay易趣位居第一。
支付宝是马云涉足于互联网金融的第一颗棋子,马云接下来开始布局互联网金融的第二颗棋子。
2007年,胡晓明(现任阿里集团副总裁)牵头组建了一支不到10个人的团队,和中国建设银行合作为阿里巴巴B2B商家提供贷款。阿里巴巴向银行提供自己平台的企业信息,银行为企业提供贷款,办公地点设在阿里巴巴B2B所在的滨江园区。合作持续了大约4年,后来双方渐行渐远,2011年4月彻底分道扬镳。
也就是在那一年,马云说了一句话:如果他们(银行)不改变,我们来改变他们(银行)。
阿里巴巴同时进行多手准备。与建行分手前后的2010年和2011年,阿里巴巴分别在浙江杭州和重庆注册了两家资本金分别为6亿元和10亿元的小额贷款公司, 并向其平台上的商家发放贷款。这两家公司成为阿里金融最初的业务主体。有趣的是,阿里金融有业务、有团队,却没有注册成立,即从来没有作为一家公司在法律意义上存在过。
与阿里巴巴分手,建设银行也另有图谋,开始自己做起了电商,其电子商务平台“善融务”2012年6月上线,截至2012年底,总销售额达到35亿元。
阿里金融利用阿里巴巴B2B、淘宝网、支付宝等平台上积累的客户信用和行为数据,结合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开发出了新的微贷技术,宣称自己以互联网的思维让小微企业的信用真正具备价值。
这一模式获得了成功,阿里金融公关负责人王彤表示,从2010年4月阿里巴巴在浙江成立小贷公司到2012年底,阿里金融累计为超过20万家客户提供了融资服务,累计贷款总额超过500亿元,其中淘宝和天猫上的卖家占多数。
今年2月22日,支付宝、阿里金融低调进行重组,方法是先合后拆:支付宝、阿里金融两家公司合并,然后分拆为四个事业群,分别是共享平台事业群、金融事业群、国内事业群、国际业务事业部。原支付宝被分拆至共享平台事业群、国内业务事业群、国际业务事业群,原阿里金融被分拆至共享平台事业部,金融事业群。
合并后的新公司名为阿里小微金融集团。王彤透露,新公司(小微金融集团)目前还在筹建之中。
此外,阿里集团还有另一块金融资产,即由阿里巴巴的马云、中国平安的马明哲、腾讯的马化腾联手设立的众安在线财产保险公司,主要业务为网络保险业务,目前已走完监管审批流程。
■数据如齿轮相扣
推出余额宝之后,阿里集团旗下金融业务已经包括支付、融资、保险、担保、理财。未来呢,会不会成为一个覆盖银行、保险、券商、基金、小贷公司等所有金融机构的巨型数据和信用平台?
整体的阿里金融是什么?阿里集团与马云从未对外正式回答。不过,答案应仍然是大数据。
2003年,阿里巴巴发展支付宝,以支付宝这种本质上的互联网信托交易模式,支撑淘宝网购市场的发展,淘宝建立了市场,服务了商家和用户,换来了支付宝对市场数据的垄断。此后,整个银行业在互联网上失去了实体社会中基于双向资金流信息带来的平台地位,开始被边缘化和工具化。
随后,快捷支付为支付宝这样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获得用户数据提供了便利:电子银行核对个人信息、账户信息、支付信息三者后,即可扣款,这就为支付宝及类似互联网支付公司搜集付款人信息提供了可能。
现在阿里知道谁买了什么,有买方的信息,又有卖方的信息,放贷吸储开始诱惑阿里集团,无论小额贷款,还是余额宝都有了生存的基础。 未来的阿里巴巴是什么?马云现在旗下业务分三块,分别是大数据电商(阿里集团),大数据金融(小微金融集团),大数据物流(菜鸟物流),业务领域不一样,一样的是以大数据基础。
未来的阿里巴巴都是以服务用户获得数据,大范围掌握实体社会和虚拟社会上买卖双方的数据,然后以这些数据为生产资料进入不同的业务领域,现在是商业、金融、物流,未来可能更多。
传统银行能否复制阿里金融的模式?数据贷款模式的本质用数据挖掘信用,传统贷款以担保、有形资产抵押做背书。数据挖掘的基础是数据采集能力,淘宝、天猫、支付宝是阿里集团数据采集平台,银行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阿里金融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仅在阿里巴巴中国站有5200万注册会员,企业会员800万,65万国际诚信通会员。支付宝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支付宝注册账户突破8亿,日交易笔数峰值达到1058亿笔。2012年6月,入驻天猫企业超过6万家;淘宝卖家超过700万家。
作为筹备中的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数据平台负责人冯春培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数据到底是什么角色?是‘生产资料’,让这个数据融入到我们的业务和产品流程里面去,数据和业务就像两个齿轮,能扣在一起转。 当我们对数据的挖掘和理解越来越强,最终数据不仅可以产生价值,还可以直接催生产品,比如阿里金融的一些数据,我们把它定义为生产资料。”
一切刚刚开始,阿里大数据金融还在路上。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