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年多来,互联网大公司切入硬件,貌似越来越多,从电子书设备开始,到定制贴牌智能手机,到电视、到盒子,到小米平板、360的wifi设备,到各种泛健康体感设备,好像这年头你没推出硬件的互联网公司就不是个合格的互联网公司似的。
电子书:盛大、当当,除了本身的业务优势外,亚马逊的示范要效应也是重要的支撑点。
智能手机与平板:百度、盛大、360、阿里,苹果、Google的示范效应。
电视:乐视、小米
盒子:小米、奇艺
音箱:Qplayer腾讯智能音箱
网络设备与网络基础服务:百度服务器、360wifi设备
健康设备:百度手环、眼镜,
除了软向硬延伸外,也有硬向软延伸的,如D-Link移动连接和云存储功能路由器,但是不多。这是个什么因由呢?
总结起来,大家纷纷搞硬件看看,基本上属于这几类:
1、品牌商业价值的挖掘和延伸。
已有的互联网巨头们,用户数都是上亿或者数亿,在一定程度上都有自己的忠实粉丝,如何这些已有的品牌影响,挖掘商业潜力,自然是他们着重考虑的要素。
从盛大的电子书、到QQ的智能音箱,到乐视的超级电视,360手机,无一例外的是,在互联网上积累了大量的资源,包括内容、用户和其忠诚度, 随便做一做都能出货到10万量级以上,又能充分体现其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下布局未来,讨得资本市场的好感好评(或者至少不是没变化、守旧、不创新,你看这些公司基本上都是上市公司)
互联网是一个技术驱动的领域,不能及时相应技术进步,不能以变化的姿态应对一浪一浪行业潮流,显然会被低看低估的。只要你是一个变化的状态、一种预备起的姿势,就会获得关注、获得资本的青睐。
与必须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利润收益的企业进入模式不同的事,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健康体感设备这些领域目前虽然见不着什么太丰厚的利润,但是有着丰富的想象空间。
2、建立新的商业模式
小米为例、乐视为例是最典型的体现了建立一种新的商业秩序的诉求,新格局打破旧格局,注定这个领域是忐忑的,打破必然有益于某个角色也必然损害某个角色的利益,解决一个需求,所需要的资源整合、利益重新分配。这个领域的成功也许更难,大势回报确实更丰厚的。
比如360的wifi设备,这么变态的前置条件怎么玩呢:有线连接网络的PC,如果有这条件本身对无线网络的需求是还需要再制造一个wifi热点?就是变成一个能在有线网上虚拟出一个无线网的功能,另外捎带着安全的概念,甚疑。
但是针对无线网络环境不好的的地方,这一设备确实能解决快速使用手机上网的需求,显然对于二三线城市wifi普及不足、移动互联网条件不是很好的情况很实用。
360有一个明显的成效就是破坏了原来便携网络设备的礼品市场的平衡,原来有不少公司定制这种直接插上网线能当无线路由器的设备当作公司礼品,有高科技有高档还看起来比较珍贵,可是360竟然才卖19.9,牛叉。
3、已有业务的上下游的拓展
盛大电子书、当当电子书、Qplayer、奇艺,网络上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资源、内容、信息,而互联网用户的新增空间在萎缩,与跟其他同类玩家强用户的难度和成本比,那就不如建立更有粘性、依赖性的锁定用户的壁垒,用了咱的设备,自然就带着咱的服务下去,又能够延伸用户体验的保障、又能够强化平台本身的壁垒性。
4、基于已有资源、技术的积累的延伸
百度手环、眼镜,阿里云手机都是做了云平台,必须在这上面有玩家,建立自己的领地,基本上源于Apple商业模式的启发、Google技术方向的启发,这些跟随着们,只能共享Google技术驱动的副产品和共同承担其投入产出不合理窘况,云计算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搜索引擎本身就是最牛B的云计算, 只是早期,自动化程度、计算能力、机群规模化运维水平、机群使用效率等都没有达到一个较高的档级,后续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资金实力的猛增,硬件成本的降低,就造成硬件规模迅速扩大,然后技术上大力投入,加上前期的积累的基础,就迅速能够使用能力大幅提升,然后又有一批资源空闲出来,那就需要寻求这批资源的价值最大化,自然要寻求在这上面的应用和业务,而后进者们,往往只看到了先烈们做了,就也赶紧上马自己的云计算项目,甚至拨大量专项资金来搞,搞完了发现悲剧了,没业务,只要继续向业务端延伸,甚至根据业务端定制自己的产品]
5、原有领域已经竞争太激烈,互联网新增用户的增量衰减非常快,而移动互联网、健康领域有着广阔的需求和巨大的待挖掘潜力,基于跨界引擎来驱动的新的增长点则表现出足够大的空间。
总的来说,国外几个大公司的示范效应、各个公司追求创新随机应变的诉求,在加上传统该领域的公司们不给力、太贪利早就了这波设备制造的热潮,潮水退去不至于剩下白骨累累,但是肯定会彻底影响和改变传统这些设备制造商的思维、业态,会以“互联网碾平这个世界”的速度,改变我们的生活。
(作者:哈斯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