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新业务突破需要时间
通信生活报获悉,分享通信一款“绿色手机”有望在9月份上市。该公司定位特定人群的品牌手机陆续推出,譬如,针对高尔夫爱好者推高尔夫手机。
迪信通成立21年以来一直致力于移动通信终端的销售,是目前国内门店最多,覆盖省份最广的通讯连锁零售企业。刘东海透露,迪信通也在着手推自有品牌的终端产品。
其实,在没有获得牌照之前,无论是分享通信、迪信通还有乐语等,他们也可做终端业务,但最多是替运营商卖手机。而现在他们可以定制自主品牌的手机,拥有与运营商一样主导产业链的话语权。
但是,他们刚刚起步,对于创新产品的推出,往往需要一年半载的时间。
3、不急于扩张,担忧配套服务跟不上。
传统电信运营商一般很在乎用户爆炸式增长,因为用户规模决定其市场胜负。用户质量可以良莠不齐。而虚拟运营商用户就不能这样“野蛮增长”。蒋志祥对笔者表示,尽管公司的目标用户百万,而现在每天仅发展100余个用户,公司并不会用强制性对用户数量进行KPI考核,而是在乎对已有大客户的服务质量。中国虚拟运营商联盟副秘书长邹学勇称,现在虚拟运营商存在盲目扩张情况,容易导致用户服务难以保障。
4、与电信运营商“和谐”共处。
运营商给每家虚拟运营商到年底都有放号任务,完成任务后才能开放下一批号码或者下一个城市。截止目前,苏宁互联最多,也就60多个城市。虚拟运营商即便是内心发急,也不敢贸然抢“地盘”。另据某虚拟运营商大佬透露,申请虚拟运营商牌照,并不在乎发展多少移动用户,而是通过这个牌照,加强与运营商之间其它领域的合作。
- 科技
- 新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