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呵护孩子的想象力》引言:童话,是大人写给孩子看的;玩具,是大人设计给孩子玩的;动画,是大人画给孩子欣赏的。那么,孩子知识的限制和思想的模式自然也是大人给予的。朋友们有没有想过,孩子的想象力可能透视着我们最原始的渴望与需要,可能蕴含着浅显但没有发掘的道理。请别扼杀孩子纯真广阔的想象,那等于斩断让梦飞翔的翅膀。
报载:江苏省常熟市何市镇有个叫陆宏达的小男孩,因从小随父母下地劳动,对蜗牛危害农作物特别是棉花幼苗的现象深为通心,而又苦闷与蜗牛背着“房子”走四方,一般农药奈何不了它,于是忽发奇想:要是有一种虫子能吃蜗牛就好啦!他经过夏秋两个季节的仔细寻觅观察,终于发现了一种小黑虫是蜗牛的天地,并掌握了它的生活习性,提出“以虫治虫”的大胆设想。在科研单位的帮助下,陆宏达的愿望实现了,目前一种全新的“以虫治虫”的方法已被试验用于蜗牛防治工作中。为此,陆宏达被誉为“发现蜗牛克星的第一人”。
杭州市有个8岁的小女孩,因父母外出,她一人在家照顾卧病在床的奶奶。奶奶想吃玻璃罐头瓶里的糖水桃子,小女孩用剪刀撬,用菜刀割。手指被扎破直流血,可罐头瓶盖还是打不开。小女孩想:别的小朋友、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也这样开罐头该多不方便呀!如果能在铁皮盖卷边的地方加一个小环,手指套在环里沿着压橡皮的外圈把一小条铁皮拉开,罐头不就方便地被打开了吗?她的这一想法,不仅得到了家长的呵护,还得到学校老师的支持,人们帮助她完善了构想。不久,一种侧拉环开瓶式玻璃罐头的发明诞生了。为此,这个8岁的小女孩成为我国年龄最小的国家发明专利的申报者。
无数事实证明,科学事业的成功,是与丰富的想象力相伴随的。大科学家爱伊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士知识进化的源泉。”
同大人相比较,孩子的好奇心更甚,对事物的想象力也更为丰富。然而,孩子因受生活阅历和知识的限制,许多好奇心和想象力,在大人看来难免幼稚可笑,有些举动可能还带有“破坏性”和“危险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取粗暴的态度,则可能会扼杀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正确的态度是从孩子不当的行为重发现积极的因素,并正确地加以引导。在英国亚皮丹博物馆中,有两幅引入注目的藏图,一幅是人体骨骼图,一幅是人体血液循环图。这是当年一个名叫约翰·詹姆士·麦克劳德的小学生的作品。在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他忽然想亲眼看看狗的内脏是怎样的,于是和几个同学偷偷地套住一只狗宰杀后,把内脏一件一件地分割、观察。谁知这只狗是校长家的,为此,校长很恼火,心想,这真是无法无天了。再说,被狗咬了怎么办?不加惩罚,绝对不行。他决定罚麦克劳德画一幅人体骨骼图和一幅血液循环图。麦克劳德也知道自己错了,愿接受处罚。他非常认真地画了两幅图交给老师,杀狗事件就这样了结了。以后,麦克劳德更加发愤地致力于解剖学的研究,终于成为一名著名的解剖学家。麦克劳德后来的成功虽然取决于他自身的努力,但谁能排除校长的一片苦心为他提供了探索进取的动力呢?这种宽容孩子的过错,呵护和引导孩子想象力和探索精神的做法,无疑是我们的一面镜子。
不久前,在一场国际性的“未来家庭娱乐产品概念设计大赛”中,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少年儿童相比,我国学生的想象力显得相当贫乏。我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是我国少年儿童天生就缺乏想象力,而应从我国现行的教学体制、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上找原因。一方面,在许多学校里,有主科、副科之分,中考、高考要统一考试的科目为主科,其余为副科。至于能够极大限度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的音乐、劳动技能、课外活动以及某些社会实践活动等,则成为副科中的副科,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另一方面,学校老师、家长也缺乏对孩子好奇心、想象力的呵护和引导,大都希望孩子“听话”“守规矩”,按老师和家长规定的程序去办事。能考高分就行,而极少鼓励他们说出一个“异想天开的设想”,完成一件别出心裁的手工制作,或独立自主地完成一件事情,这就难免窒息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长此下去,不利于创造人才的培养。
郭沫若同志生前曾大声疾呼:不要把想象力都留给艺术家了,我们的科学家,特别是青少年都要展开想象的翅膀。青少年中间蕴藏着极大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的源泉,只要我们满腔热忱地呵护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加以正确引导,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条件,就一定能使更多的具有丰富的创造想象力的开拓型人才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