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米的成功不是一个战略、一个思维、一个模式那么简单。我相信,有时候管理细节也决定着成败,尤其是遇到重大事项时,领导者的视野、意志与决策力。
从红米诞生到创造辉煌的过程中,雷军做出了五个艰难的决定。说其艰难,是因为这些决定直接触及小米的方向与核心,如品牌、利润、合作等,而且,每次都要有巨大的舍弃。
决定一:做红米手机,从移动版本开始,小米调整产品定位。
2012年4月,雷军曾公开宣称不会做中低端配置的手机。小米手机定价2000元左右,定位为发烧而生。然而就在3个月之后,红米手机开始立项,不是中端,不再发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决定?
究其原因。在红米发布会上,中移动终端公司作为最大的分销商参加,雷军讲是中移动终端公司何总建议做移动版红米的;在北京经信委主办的微电子国际研讨会上,雷军讲是经信委的梁主任建议他做一款带动国内产业链的红米。都是场面话。
雷军要的是用户规模和用户价值,只做中端产品是不够的。向上面对苹果与三星的垄断,难度太大,也许会有高利润,但是绝对出不了大规模。向下是最佳选择。第一,三家运营商疯狂争夺3G用户,中移动逆势而上,在2012年中实现三分天下其一,并投入更多资源,
做TD手机会有量。第二,以联发科为代表的芯片企业,将手机零配件价格大大拉低,引领了千元智能机时代的到来,做千元机大有可为。第三,之前小米手机只有联通版本和电信版本,使用小米手机的六七成是移动用户,他们用的是移动2G网络,做TD能够增加这类用户的ARPU值。
决定看似容易,实际不是。从品牌上看,小米品牌与红米品牌,要么会彼此加强,要么会使品牌失焦,很可能规模未求成,反倒伤了根本。从产品定位上,从发烧友到大众,很容易让现有的小米用户失去身份认同。从市场竞争看,这是一片红海,参与者都以求规模为主,价格战在所难免,有可能沦为一场赚吆喝的尝试。
雷军还是选择做了。而且,在2012年6月第三轮融资2.16亿美元,坚定扩充产品线的决心。
决定二:红米移动版有两个版本,未通过测试的流产,为追求质量付出代价。
新手机发布之前,都要做预热宣传,也就是各大科技、数码网站中所谓的谍照、曝光等。红米也是如此。在预热宣传中,一直有两个版本H1和H2,根据配置不同,定价分别为799元和999元,前者准备做移动定制版,合约销售,后者走公开版路线,网上销售。并且,两款都通过了工信部的入网测试。
事情并不总如预想,
- 科技
- 新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