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放假3天,后4天开战略研讨会。后来我拉他去世界各地滑雪,没有七八天回不来。大家就能完整在家过春节。”
《人物》记者采访过的每个人都承认,雷军做事一丝不苟,关注细节,追求完美。冯鑫认为,金山时期的雷军勤奋,而且过度信任勤奋。这指的是他在小处事无巨细地操劳,却失之对大势的把握。冯鑫记得雷军曾经亲手为他收拾过两次杂乱的办公桌,并留下署名字条。“就是告诉你说,这活儿我帮你干了。你肯定会想想,以后自己注意。”
雷军的朋友、百度前市场总监毕胜向《人物》记者描述了首次见到雷军的印象:“一尘不染。”他注意到,雷军会在抽完一根中南海香烟后,用手将散落在桌上的残余烟灰拂进烟灰缸里。
然而,15年下来,雷军深厚广博的商业才能、无休止的辛苦劳顿、不停反思形成的克己能力、亲力亲为的示范效应⋯⋯却没有让金山取得足够显赫的成功。
“突然有一天想明白自己是头猪”
“雷军真正脱胎换骨的变化是他离开金山,出去做投资。在那之前,你可以说雷军还不太懂互联网,在那之后,
雷军成了一个互联网专家。”周鸿祎说,过去的雷军被金山的包袱拖住了。“我觉得他当年离开金山,也许很郁闷,也许不太开心,但这个挫折没有把他击倒,反而是给了他一个跳出来反观自己的机会。一旦把互联网的‘道’弄明白了,雷军过去这么多年积累的那些‘术’马上就会发挥作用。”
2008年的一天,雷军去找王川滑雪,两人在坐缆车的间隙聊天。仅仅几个月的时间,王川就发现雷军的格局变了,眼界从“用显微镜看事情”开阔到“用望远镜看事情”,“我当时对他说,你的水平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他说他以前一直说抬头看路,以为自己抬头看路,但其实还是低头干事,他的思考是基于金山的。”
“金山是一个管理很强的公司,他一声令下,说往东全往东。你有想法,觉得应该往西,有意见先保留,干了再说。”王川说,“投资呢,恰恰就是你看着别人干,所谓‘帮忙不添乱,在位不逾位’。我觉得他做风投以后更能容忍别人的想法跟他不一样。”
欢聚时代CEO李学凌说:“他以前都是hands on(亲力亲为)做事情,现在没有这么hands on了。做投资,不得不放下,就慢慢知道,原来是可以放下的。”
雷军放下的不只是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