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370 的命运让人关心。马来西亚政府看上去已经竭尽全力,甚至请来巫师来确认航班以及航班上乘客的状态;连和中国关系不好的越南,难得愿意开放领空,让中国两架电子侦察机进入搜索。
为了搜救 MH370,各国让飞在太空的卫星提供技术支持,但一直无法收到飞机反馈的 GPS 信号,导致定位失败。这增大了 MH370 的搜救难度。
灾难发生之时,最让人担心的是发生灾难的地区、交通工具成为“信息黑洞”,既无法向外界传达信息,也无法接收外界发送的信息。在缺乏确切信息引导的情况下,搜救队的效率无疑大大下降;而无法与外界联络的受灾人,情绪也难免陷入恐慌。
如果下一次再发生这样的情况,我们如何避免?微博上 @__HOWELL__ 认为有必要改进飞机上的“黑匣子”:
单纯的黑匣子这个东西我觉得理念已经完全过时,这是计算机网络发展之前的东西了。现在通信网络这么发达,黑匣子的功能完全可以由地面云存储来备份,这个技术是完全可行的。黑匣子即使在陆地失事的条件下,找寻起来也是很费时费力的。
实际上,国外早已有人提出类似的想法,以及实践。
在 2009 年法航 447 航班失踪后,由于“黑匣子”失踪,没有人知道到底该飞机失事的原因。
2010 年时,Krishna M. Kavi 在 IEEE 上提出一个名为 glass box 的概念。希望通过地面的数据中心,而非飞机里面某个盒子,来持续记录飞机飞行的状态,机上设备的工作情况,以及对驾驶舱内对话录音。更重要的一点是,glass box 是记录的数据实时储存的。
如果飞机飞行高度太高,那么与地面就难以取得联系,数据也就无法实时传输。Kavi 也考虑到这样的问题,建议飞行数据由卫星来传输、储存,并使用卫星间通信采用的 Ku Band 来传输数据。Ku Band 的优点在于能够避免地面信号的干扰。
要在现实中部署 glass box,但最大的难题在于成本,使用卫星来传输数据需要付出更高的代价。而一家飞机飞一天,起码能够输出几百 GB 的数据。而世界上最大的“黑匣子”制造商 L–3,2002 年也测算过,如果要实时储存飞机的飞行数据,至少每年要付出 3 亿美元的代价,才能够搞定——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2002 年的 3 亿美元要比现在的 3 亿美元值钱得多。
不过,一家加拿大的公司已经将 Kavi 的设想变为现实。
这家公司叫 FLYHT,其主要产品是 AFIRS(Automated Flight Information Reporting System,
自动飞行信息汇报系统),它通过铱星来传输飞行数据,让地面知道飞机飞行的状况。此外,铱星还允许人们拨打电话。现在全球有 350 架飞机,40 个运营商部署了 FLYHT 的产品,但是要价比较昂贵,一部要 100000 美元。而阻止航空公司部署 AFIRS 的,大概是商业上的成本/收益思考体系。
但在 200 多条人命面前,100000 美元应该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