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1月起,上海移动、电信、联通三家运营商均开始实现手机上网流量由“月包”转为“季度包”的资费方式,此举在赢得消费者欢迎的同时,更加凸显出“流量当月清零”这一传统做法的不合理,并引发持续关注。
调查显示,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的运营商仍采用“流量当月清零”的做法。对此,专家认为,应从加大对消费者权益保护、促进市场竞争等多个角度入手,推动手机流量计费趋向公平合理化,让消费者在4G时代有更多信息消费的选择权。
手机流量“月清”政策被指有失公平
所谓手机流量“季度包”,即一个季度内消费者每月未使用的流量可以自动延续到下一个月使用,不再每月清零。近日,有消费者分别拨打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客服问询后得到证实,上海目前推行的手机流量“季度包”政策,尚未在全国范围内推开。
北京一家电信运营商营业厅发放的套餐菜单显示,运营商单方面制定的各种选择仅仅围绕“月包”进行,意味着消费者在手机流量如何清算上并没有多少选择。
在北京一家银行上班的曹先生说:“我选择的套餐是96元包月,内含240分钟通话费与300兆数据流量,平均每月用100兆左右,剩余200兆就白白浪费了。如果改用46元包月套餐,流量倒合适了,却只含有50分钟通话费,很不方便。”与曹先生一样面对流量计费困惑的用户不在少数。
上海市消保委在2013年7月对2000名消费者进行的调查显示,近七成消费者认为手机流量按月计费的方式不够人性化,应当推行手机流量跨月度计费。
事实上,随着手机上网兴起和全民信息消费习惯的成熟,针对国内运营商流量计费的质疑持续不断。有网友进行了国际比较,以澳大利亚为例,每个运营商都提供灵活的流量套餐,单“Yes Optus”电信一家,就提供手机流量“半月包”“月包”“季包”“半年包”四类选择,且每一类选择下还有多种套餐。
在伦敦读书的留学生李澧说,英国电信集团“O2”旗下“Giffgaff”移动网络有一款套餐月付12镑即可享受“无限流量+无限网内通话+网外200分钟通话”。“这种不限流量的包月方式诱惑很大,一天24小时看视频都可以,相比之下,国内的流量计费就很不划算。”李澧说。
消费者权益保护律师邱宝昌表示,手机流量套餐“包少不包多”现象,对于消费者来说有失公平,有较大改进的空间,“用多少计多少,或者凡是购买的流量用不完的累加至下期”都是更能保障用户公平交易权的做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