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后小米的收入能否超过格力?”随着两家企业相继公布2013年成绩单,距离这场10亿赌局的答案似乎更近一步。
昨天上午,雷军在内部邮件中公布了小米2013年的成绩单:小米在2013年总计售出了1870万部手机,增长160%;含税收入316亿元,增长150%。
一位小米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2013年年终时,雷军曾在内部透露,2015年左右小米就能达到上千亿的销售额。
但从0到1000亿,和从1000亿到2000亿,两个1000亿业绩的跨越难度不可同日而语。
保守计算,如果格力在2017年完成2000亿的目标后,在2018年继续增加200亿的收入,那么小米至少需要做到从今年开始每年保持50%的增长速度,才有望与格力在2018年,也就是董明珠与雷军10亿赌局约定的5年后打平。
昨日,雷军也坦言,过去一年“我们压力很大”,但他还是定下了2014年4000万部小米手机的目标。
高估值难以为继
对于已经成立3年的小米而言,4000万部并不是一个轻松完成的销量,而它未来几年想要继续保持起步阶段的高速增长,也或许并不轻松。
一个值得注意的数字是,在经过了几年高达4倍的估值增幅后,去年小米尽管获得百亿估值,但估值增幅降到2.5倍。
投中集团高级分析师宋绍奎就对记者表示,这意味着投资人看到小米目前中短期有成长空间,但根据对未来市场的期望值,结合当前发展的速度对估值进行了修订。“尽管小米的估值方式向百度、阿里看齐,但后者业务模式已经成熟,而小米仍处投入期,再往后小米继续获得高倍估值成长的可能性或将减小。”
对小米来说,它更大的成长空间在于从一个手机单点,扩展到通往电视屏幕等多个智能终端以及以手机为核心的周边应用与市场。
过去一年,小米316亿收入中除了小米手机3、红米手机等手机产品之外,还包括了其他逐步丰富的产品线,如小米电视、小米盒子、小米路由器等产品,与开发者的分成以及周边产品带来的收入等。
其中,作为小米三驾马车之一的MIUI,用户数突破了3000万,12月当月向开发者分成就超过了1800万元;而小米配件及周边产品全年营收超过了10亿元,米兔玩偶售出了50多万只。
这背后离不开供应链资源改善、产能、仓储物流能力等环节的支撑。去年小米建成了6大仓储中心、18家小米之家旗舰店、436家维修网点,发货周期从订单付款后2周缩短至1周。而在产能方面,小米手机在南京的英华达代工厂负责人曾对记者透露,英华达加上富士康的生产线,小米手机每月出货量达到了150万部,峰值时能达到200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