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轰轰烈烈的“菜鸟网络”不同,阿里和海尔的合作要低调得多、媒体关注度也低得多。但是,实际上,比之菜鸟的充满想象,但是难以见效,这个合作未来的前景更为实际,也有很多弦外之意。
弦外之音一:菜鸟还要菜多久
号称要投入3000亿的菜鸟,定位于智能物流骨干网,其气魄不可谓不大。但是,问题的症结也恰恰如此。
一方面,试想,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如果只来源于阿里,这需要消耗阿里多少现金?正在忙于上市的阿里有一大堆需要腾挪的地方,这么大的投资对于一家企业可谓沉重。就算是阿里每年盈利百亿,甚至200亿,这样的投资规模也堪称巨大;那么,菜鸟里其它的小伙伴,沈国军的银基显然没有这样的实力,差之甚远;而负责施工的富春集团显然更加没有这样的实力。
另一方面,显然阿里自己并不想变成一家物流企业,这样一定与四通一达和顺丰产生严重的冲突,其中3家还是菜鸟小股东的情况下,更不会如此。那么,阿里仍然把自身定位为一家轻资产的平台型厂商的情况下,菜鸟的投资如何落子?最终的定位是什么?
那么,构建这样的一个骨干网难度有多大,可以参考京东的亚洲一号仓库,投入巨大、时间缓慢,也可以参考亚马逊的投入,那简直是侵吞利润的长期黑洞,显然与阿里急于盈利上市的中短期需求冲突。
所以,短期、甚至中期内,菜鸟可能还要菜下去……所以,菜鸟是一个疑问,是需要边走边看的平台。
叫做“智能物流骨干网”,倒是有些名副其实,城际间的物流以菜鸟为主,市内的物流以四通一达和顺丰等为主。
这时候引入海尔,恰恰是因为海尔的日日顺在3-5级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深度和广度,即使是一般的物流企业也难以匹敌。加上家电很多需要安装、调试、后期服务,更是物流企业所不能解决的,这时候阿里找海尔,至少在中短期内是非常现实的考虑,海尔这只老鸟比之阿里自身的菜鸟,有很好的对接。
弦外之音二:从上游撒网补“京”
京东是迄今为止,对阿里,特别是天猫最有威胁的电商,甚至是能见度范围内唯一一个称得上对手的对手。如果要计算整体的销售额,其实这种威胁并不大,但是,如果只计算3C产品,京东的威胁已经变得极大、超过了天猫。更重要的是,如果京东在3C领域站稳了脚跟之后,它完全可以不断向阿里的优势领域去入侵,甚至包括支付、金融,甚至是阿里擅长的服装、化妆品等。
这种情况下,虽然阿里定位于长尾为主,但是,3C、图书、服装等产业内部,也存在着大量的头部市场,京东在物流、购物体验方面的进步其实是超过天猫的。如果阿里的开放格局导致它在品控方面具有先天的劣势,而在物流方面也难以完全掌控第三方物流公司……长期以往,京东一直难以消灭,甚至不断做大,最终成为阿里最强劲的对手,甚至通过POP等方式发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