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身后的队伍逐渐庞大,易信、来往,还有一个叫“云信”。
“云信是苏宁云商模式的连接工具。”昨日,苏宁云商总裁金明向记者表示,在苏宁“一体两翼”的互联网路线图中,两翼分别是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以及开放平台;两翼之间如何完美结合?作为一款社交工具,“云信”天然具有较好的融合连接性,将实现多方点对点的沟通。
随着众多类微信产品的涌现,几乎可以预见,IM领域的战火未来将愈演愈烈。或卡位布局,或打通产业链,也许初衷并不相同,但后来者的终极目标都在觊觎微信先期抢占的庞大“地盘儿”。
前有微信的竞争壁垒,后来者究竟能否与其“分庭抗礼”,还是只是“昙花一现”?一切尚待时间检验。
按照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易的观点,不论是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主要信息、商务、关系3个维度;按此划分:网易处于信息维度,苏宁和阿里处于商务维度,而腾讯则处于关系维度。
在IBM资深战略分析师王祺看来,苏宁已经向互联网零售企业彻底转型,在移动浪潮下,“补课”社交工具是必然之举:在当今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下,只生产内容,或只提供服务,而没有用户沉淀、用户关系来产生内容分发,以及深度数据挖掘、精准营销,对于自身的发展是较为不利的。
根据云信项目负责人向本报记者透露的信息,“云信”从研发到推出1.0版本,仅用时1个多月;并在开发过程中使用了“秘密武器”——即将在11月正式揭幕的苏宁硅谷研究院。
然而,在移动社交平台领域,微信维持“一家独大”的局面已久。根据腾讯2013Q2财报:微信与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到2.358亿。
“互联网是无边界的行业,垄断是它的一个属性。”王祺分析认为,微信的最大优势在于腾讯天然的社交属性,其在早期已经培育起庞大的用户池,能够迅速地把QQ关系迁移到一个新的社交产品上,从而形成竞争壁垒;而后来者们更多的是在渠道上采取激进的措施,并没有用户核心需求上的创新。
前述苏宁云信产品经理则向记者坦言,虽然已经具备社交工具的必备功能,但云信暂时不会进入IM工具的竞争红海,“我们现在没有想过和微信正面竞争,本身的产品定位不同。”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