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意外,在未来一两个月里,4G就能正式发牌。
事实上,有没有牌照并不重要,反正三大运营商,尤其是中移动和中电信,都已经开始建设4G网络,中移动甚至已经开始进行试商用,在部分城市,数据终端乃至4G手机都已经放号。
可问题是,这些4G业务将要使用什么业务品牌呢?
直到现在,我们仍没有看到任何迹象。
这就有意思了。
铺天盖地的广告战,都只是品牌建设的一环。在产品与业务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下,用户选择运营商的决定因素,品牌正越来越重要。
在2G时代,中国移动最早按照用户差别,推出了“全球通”、“神州行”和“动感地带”三个定位清晰的子品牌,从而将高端用户、新业务用户和低消费用户进行了区格,从而以差异化的品牌和服务策略,强化了自己的竞争优势,在市场中占据了更大主动。
所以,在竞争加剧的3G时代,三大运营商都进一步精心设计了新的子品牌。
其中,中移动在3G牌照发放的第二天,就推出了“G3”,并以“引领3G生活”口号进行密集传播,中电信和联通则分别推出“天翼”和“沃”,并展开全面推广。
在“中国移动”的企业品牌下面,“全球通”、“神州行”和“动感地带”三大客户品牌并列,并与信息指向清晰的“G3”业务品牌进行立体融合,而且在技术弱势的情况下,隐藏了TD-SCDMA的技术形象,但同时又以水墨特色,暗示自己的“中国技术”特点。
与之相比,中电信以前没有清晰细分用户的子品牌基础,3G也并不是它当时需要宣传的重点,反而因为刚获得移动通信业务,更需要建立的是一个全新的移动业务形象和标识。
所以,“天翼”并没有像“G3”那样定位于特定业务,而是在技术代差上相对模糊化,或者说,它的品牌定义就是覆盖了自身的所有移动业务,以翅膀的形象,体现中国电信补全移动通信,从而提供全业务的差异化亮相。
而最后推出“沃”的联通,当时处于弱势企业地位,客户品牌认知度和认同度都非常低,品牌形象尴尬,加上改革重组中与网通合并,导致品牌体系与业务体系庞杂、混乱,相互交叉,难以梳理,与此同时,采用最领先的WCDMA制式也成为其“翻身筹码”。
从这个意义上讲,“沃”更大的意义,是为处于全新起点的联通重塑形象,给用户形成一个全新的、清晰的全业务品牌认知。
所以,“沃”的定义最广,是一个全业务品牌,并通过“沃·精彩”、“沃·商务”、“沃·生活”等相对模糊的群体定位,来实现进一步的个人、家庭和集团用户区格,而品牌形象中的“W”,也为WCDMA进行了突出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