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下一个改变世界的数码产品又是什么?会是一直活在传闻中的苹果iWatch吗?如果是,我们何时才能等到iWatch呢?或许在跨越了以下三座大山后才能实现。
■第一座大山:灵魂版的OS系统
目前在市场上活跃的号称是智能手表产品,大多采用“阉割版”的Android系统,Android的问题是它为手机、平板等产品而生,在手表这种小屏幕适配和功耗控制方面优化不多,致使移植后体验并不好。
对于苹果来说,同样也没有合适的配套系统,只是苹果做这件事并不难,凭借强大的iOS团队,只要针对iOS重新开发,推出精简版,低功耗,适配小屏幕的手表版OS即可。除此之外,苹果还需开发针对手表的功能型应用,经过长时间的适配和测试,才能正式推出,因此这项工程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明年年底或许有戏。
■第二座大山:超低功耗的硬件平台
相比研发的OS系统,硬件平台才是苹果开发iWatch最大的困难,手表不同于手机,其屏幕小、体积小的特性致使其电池容量很低,为保证续航(手表续航一般要求比手机长),更低功耗的硬件平台必不可少。目前在Android系统为主的智能手表中,有高通、MTK和北京君正几家在做,均采用ARM的Cotex-A5、A7的手机处理器架构, 功耗方面对于300~600mAh的低容量电池来说还是不小,网络全开,互连工作,也仅能维持几个小时。而想要更长的续航,从芯片、闪存再到屏幕,还需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因此,要么提升制程工艺降低芯片功耗,要么使用新的电池技术,如柔性电池植入表带中,只是这些新的技术都需要时间才能达到量产阶段。
苹果在硬件平台上的优势是可以做自己的芯片,要知道苹果和ARM的关系是买下了ARM处理器的“地基”,而“房子”一定要自己盖。因此,苹果如果打造iWatch极有可能会单独为其开发一个超低功耗芯片。只是这也需要大量的时间。
■第三座大山:整合新的手表供应链
做一款精致外观的手表听起来容易,实际对于苹果来说也是极大的挑战,因为手表和消费电子类产品是两个产业。手表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是传统工艺的杰作,比如手表需要有坚硬的外壳,防水的设计,硬度极高的表盘,而这些都需要手表领域的精工细作。因此,苹果iWatch需要重新整合手表产业的供应链,作出一个精品级产品,至少达到即便只能看时间,iWatch也会让消费者趋之若鹜的产品。
另一个需要解决的大问题是量产,比如表带中植入电池、感应模块等能不能量产等。最后就是一个低调奢华有内涵的设计了,这点对于擅长设计的苹果来说并不困难。
总结:最快明年年底,可效仿谷歌眼镜公测模式
从上面分析不难看出,iWatch不是爱情买卖,想买就能买,需要准备的东西很多,保守估计明年年底有靠谱传闻。考虑到第一代的iWatch或许不能让人满意,有一招苹果倒是可以借鉴,就是谷歌眼镜的公测模式,先推出一款公测型手表,拿给开发者们使用,不公开销售。这样不仅可以留给苹果更多时间,解决量产,产业升级等问题,还可让开发者针对手表开发出一些三方应用,解决没有三方应用的问题。总之,尽管路漫漫其修远兮,还是期待苹果iWatch能给这个产业注入活力,至少我的手腕上会给iWatch留个好位置。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