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bble 算是个大明星,引爆了智能手表市场,以致于后面很多厂商在产品功能上都效仿 Pebble。除了国内一众创业厂商推出了智能手表之外,三星也推出 Galaxy Gear,它可以打电话、发短信、玩应用,甚至史无前例的加入了摄像头。
三星 Galaxy Gear 是否是一款成熟的智能手表,在爱范儿上引起了激烈讨论。普遍的观点是,Galaxy Gear 仍然是试水之作,大家都在等更成熟的方案,至少先看看苹果怎么做。
智能手表到底怎么玩,谁也不确定,在我们跟踪报道的很多产品中,功能都大同小异,也遇到很多共同的问题,比如续航、通知、输入、显示,甚至是礼仪问题。
智能手表普遍的做法是搭一个系统(或者用 Android),与手机连接,充当手机通知器,同时加入很多应用程序,扩展功能。但手机和手表毕竟不同,手表是可穿戴设备,是饰品,而手机更多的是充当工具。
举个例子,智能手机的工具属性很强,应用吞噬世界,而手表则未必。 给你一块手表,你未必会像折腾手机一样去折腾、去 Root、装大量的应用,由于显示、输入的限制,手表可承载的东西远不如手机那么多。
到底有多少人想在手表上看微博、微信?这种“顺理成章”的功能用户真的会买账吗?
我始终认为,智能手表是一个全新的产品类型,新的产业总是伴随着推翻、重建,如果只是遵循智能手机的模式,很难产生革命性的效果。
另外,大家的做法都是把手机上的通知以及内容放在手表上,这和微软做 Windows Mobile 的思维有什么区别呢?
智能手表有其“缺陷”,但也有独特之处,可穿戴设备的优势在于感知场景,更像是人体的衍伸,那么其在产品形态上必然与工具类的手机完全不同。
我觉得成熟的智能手表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通知提醒:我不认为把手机上的提醒放到手表上是好的方案,大家可以忍受手机频繁的通知,但同样的作用放在手表上显然不行。手表应该是一个很安静,需要用时瞄一眼,不需要用时当饰品的存在,而不是总是“强迫”你去查看。
曾经有一个 Pebble 用户这样抱怨自己的手表,因为通知太频繁,他不断的查看手表,以致于冒犯到身边的人,大家认为他很忙。
功能:苹果联合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希望把整个互联网放在手表上,但问题是智能手表有两个天生的“缺陷”:显示与输入。手表无法像手机一样做到那么多功能,就像手机无法替代电脑办公一样。我在手机上看大图、看视频、阅读的体验要更好,为什么要在手表上看?
三星 Galaxy Gear 上有 Evernote,有 Pocket、摄像头,甚至是电话,这些有必要吗?显而易见的是,这些在手机上的体验要好很多,三星(以及其他厂商)这样做更多的只是为了叠加功能来增加卖点吧。
传感器:作为可穿戴设备,智能手表在传感器上需要有更多的创新应用,未来的电子产品会围绕传感器做文章,苹果的 M7 协处理器已经显示出在这方面发力。智能手表可通过传感器在功能上有别于手机,比如医疗、运动、环境监测等。
手表可以监测出用户所处的状态,比如是在跑步还是在走路、坐车,假如身体疲惫或者饮酒过量,会提醒你小心开车,甚至是可以监测出车祸,继而自动发送消息给好友,又或者监测身体状况等。
假如家里有智能家居设备,那么可扩展性就更强了。
另外,大家普遍的看法是手表是手机的通知器,我不这么认为。我们可以模拟一下场景,比如查看邮件,如果手表是通知器,它的顺序是查看手表、打开邮件,然后发现内容有点多或者有附件,这时候你不得不打开手机,重复一遍动作。
如果你要进行复杂的输入,这样的窘境也会重现。智能手表必然是需要与智能手机连接,但以什么样的方式连接,哪些功能需要互通,甚至是通知的方式如何?都需要重新设计。
显示与输入的困难使得智能手表无法进行稍微复杂的操作、阅读长文字内容甚至是查看大图,它的最佳交互方式是“一瞥”。
而有意思的是,这样的结果就是,一旦智能手表兴起,可能会掀起短文字热潮。比如更短的微博、更短的邮件、更短的短信,表情会被更广泛的应用,届时 140 个字的微博都嫌多了。
(作者:王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