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行业近三年来风光无限,随着大众理财意识的觉醒,基金出圈,基金公司在资管行业乃至整个金融行业的地位也显著提升,为持有人管理资金的基金经理也被人广泛关注,研究基金经理的文章如今已经汗牛充栋。头部的基金经理更是被视为顶流,成为各家公司的招牌人物。这些顶流在风光的背后,也经历着超出常人的工作压力与强度。
世事无常。11月2日,基金圈里突然传出噩耗,华夏基金公告称,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投委会成员、基金经理蔡向阳先生,于2021年11月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41岁。
这个消息震惊了行业,毕竟41岁的年龄实在太年轻了,正是完成了多年经验积累并将积累转化成基金收益的大好年纪,而且蔡向阳的过往业绩确实相当出色,这着实令人扼腕叹息。年轻英才的离世总是让人怅然。
资料显示,蔡向阳为中国农业大学金融学硕士,曾在天相投顾、新华资管等机构从事研究工作,2007年10月加入华夏基金,曾任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投资经理、投资研究部行政负责人,2014年5月开始担任基金经理,先后负责华夏回报、华夏回报二号、华夏稳盛、华夏常阳等多只基金和产品的投资管理工作。
目前管理规模达635亿元,规模在市场上排名非常靠前,仅在张坤、刘彦春、谢治宇、刘格菘等数名明星基金经理之后,属于行业顶流之列。
华夏基金此前的宣传资料
蔡向阳曾6次获明星基金、金牛基金、金基金等奖项,截止到2021年4月底,其管理的基金累计为持有人创造超250亿元收益。代表作为华夏回报基金,目前已经取代王亚伟曾经管理的华夏大盘精选,成为华夏基金的旗舰型产品,蔡向阳自2014年5月28日接任该基金,任职7年多总回报达到167.07%,年化回报为14.12%。
资料显示,身高近1米9的蔡向阳除了做投资,还是个爱打篮球、网球,擅长田径、滑雪等多项体育运动的运动健身达人,不知为何突然离世。斯人已去,往事可追。在缅怀之余,我们来看一看蔡向阳这位基金业顶流的投资思路。
坚守价值风格,长期收益出色,今年业绩一般
综合蔡向阳的各只产品表现来看,业绩可谓长期比较出色,短期则一般。
长期来看,管理超过7年的基金实现了164%的收益率。管理超过3年的基金也实现了近90%的累计收益。
看今年的业绩的话,包括蔡向阳在内的业界顶流的业绩都不算出色。代表作华夏回报混合A近一年的收益率只有1.38%。而从近六个月的收益率来看,跑输了沪深300和同业平均水平。看一下张坤、刘彦春、谢治宇等顶流的业绩,也都差不多。
华夏回报近六个月的业绩表现
究其原因,包括蔡向阳在内的顶流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在今年的结构性行情中比较吃亏。
按照投资风格来讲,主要有这几种:深度价值、成长价值、均衡风格、成长风格。深度价值、成长价值都属于价值投资之列,比较关注股票和上市公司的性价比、估值合理性、行业地位;成长风格对估值容忍度高,更关注赛道的宽度与增长率,以及公司的成长性。
今年的行情是明显的成长性与周期性板块表现最佳,其他板块来回调整。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成长板块估值高企,而多种原因导致的原材料涨价,也使得周期股时隔多年后再次站在舞台中央。此前被视为基金经理心头好的消费、医药因为行业利空而表现一般。
顶流们大多是价值风格,对于今年的整体行情不太适应。以蔡向阳为例来看,蔡向阳总体的投资特点是“坚持价值投资,精选龙头个股”,稳健操作,严控回撤。
华夏基金资料显示,在投资中,蔡向阳立足基本面选股,看重个股的业绩稳定性与所处行业的长期成长性,着眼挖掘长期牛股。基于深入研究,一旦买入则尽可能长期持有,力争获得超额回报。
具体策略方面,自下而上选个股,锁定各个细分行业的龙头股。从蔡向阳、张坤、刘彦春这一代基金经理开始,策略基本都已经切换到自下而上根据行业和公司质地选股。再早期的基金经理,如王亚伟那一代,因为处在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时代,普遍还是自上而下根据宏观经济周期来选行业、选股票。2010年以后,从经济到股市都将重心切换到消费、医疗、科技,自下而上逐渐成了主流。现在要找能有自上而下选股能力的基金经理反而不好找。
蔡向阳考量的标准主要是估值合理、高ROE、高壁垒、经营质量良好且能够给股东创造价值,长期持有享受优秀公司成长。蔡向阳持仓个股约40只,核心持股20只附近。前十大重仓占比40%—50%之间,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其中白酒、金融、地产、医药、建材占比将近6成。换手率在1倍左右,处于较低的水平。
从华夏回报三季度末的持股来看,集中在消费、医疗赛道,只配置了少量的新能源和互联网公司。这种配置在今年的行业中不太容易出彩。
今年业绩出色的基金经理多是新人,几乎没有之前的顶流收益率能排在行业前列。与顶流们的风格相比,这些新人也大多是自下而上选股,但更关注的指标是行业景气度,把所处行业的景气度作为选股重要指标,所以基本押中了新能源这样的热门板块。而顶流们继续坚持价值风格,坚守消费、医药,业绩相对就逊色一些。
基金投资风格没有优劣之分,投资基金看的是长期收益,不是短期的盈亏。价值风格不适应今年的行情,不代表明后年不会积蓄发力,更不代表长期业绩不行。成长风格也面临标的估值高企后的调整风险。对基金经理来说,最重要的是坚守风格而不漂移,让投资者对基金经理的投资有一个稳定的预期,这对行业来说非常重要。蔡向阳今年业绩不算好,但基本上守住了自己的风格。
当然顶流们今年业绩不好,也跟管理规模高度相关。几百亿的管理资金规模,在中小盘股中腾挪不开,只能投资大盘股。而今年的行情也是以中小盘带动为主,也让蔡向阳们比较吃亏。
从长期视角来看,蔡向阳业绩相当出色。代表作华夏回报年化回报超过14%,带来的复利收益是很不错的。有人可能觉得这个业绩跟一些年化相当高的基金相比还是弱了一些。但要考虑两点因素:
时间维度。时间越长,能取得高年化收益的难度就越高。现在很多新兴的基金经理其实都还没有经历较长周期的考验;
仓位维度。与其他顶流股票仓位一直高达八九成不同的是,为控制回撤,蔡向阳股票仓位长期维持在40%-60%之间,蔡向阳实际上牺牲了部分收益来换回收益的稳定性。
对华夏基金影响多大?
蔡向阳的去世,对华夏基金这家老牌基金公司来说是巨大损失。600多亿的管理规模,在华夏基金3700多亿的“股票+混合”基金(去年底数据)中占比接近六分之一。公司需要找到合适的人来接管。目前来看华夏基金还没有人能全盘接下来,只能由多个基金经理来接管蔡向阳的这些产品。
自王亚伟、石波、孙建冬等明星基金经理离职之后,华夏基金的主动管理类权益基金整体上在业界表现一般,没有出现太冒尖的旗手级人物。周应波等顶流基金经理曾经在华夏基金工作过,但比较遗憾的是没能及时发掘并留住。好不容易有了蔡向阳这样的顶梁柱,哪知又英年早逝。
对华夏基金而言,好在阵中已经有比较出色的新生代基金经理开始涌现,比如较早挖掘新能源投资机会、如今管理规模达286亿的郑泽鸿,以及偏中小盘风格、今年业绩比较出色的、管理规模超过72亿的钟帅,等等。
华夏基金作为“老十家”基金公司,积累深厚,应该能承受招牌基金经理去世带来的损失。相比来说,影响最大、最伤心的肯定是蔡向阳的家人,惟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华夏基金并未透露蔡向阳英年早逝的原因。人们往往会将基金经理的健康跟基金经理的高强度工作和压力联系起来。确实这个行业是高薪、精英化的行业,同时也是压力巨大、工作繁重的行业。此前也有类似的事件。
今年2月17日,南方基金董事长张海波因病去世,年仅58岁。2020年4月,中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宋宇不幸去世,年仅55岁。
2020年2月,西部利得基金总经理助理、投资总监吴江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于2020年2月6日去世,年仅38岁。
2018年3月,中邮基金总经理周克,因心脏病突发去世,年仅45岁。
此外今年还有顶流基金经理患上抑郁症的消息。在关注行业的收益、规模的同时,业界与从业者本身也应该也多关心一下身心健康。肯定有人会说:这些基金经理拿了高额的薪水,就要承担相应的压力。也会有人说,哪个行业压力不大。此话不假,但每个生命都是值得珍惜的。相比于不错的基金收益率、丰厚的薪资,生命诚然更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