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视像技术发展的五个最重要维度之一的“动态对比范围”,HDR的出现弥补了此前的SDR标准止步不前的现状。
在登上电视舞台之后,HDR也被吹得神乎其神。
其实在很多消费者看来,HDR功能要实现的目的都没有搞清楚,今天我们就来围绕这个话题,给大家讲讲这项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
一句话总结:黑的更黑,亮的更亮!
HDR全称High-DynamicRange(高动态光照渲染),简单来理解,就是通过HDR,显示器或相机可以更好的表现超出其亮度范围的图像,也可以简单理解为HDR能大幅提高画面细节的明暗对比度。
再说的直白一些,就是提升明亮画面的亮度,降低黑场画面的亮度,从而让最高亮度和最低亮度之间的差值变大,黑的更黑,亮的更亮,对比度就上去了。
HDR的另一部分是光晕效果。人从暗处走到光亮的地方,瞳孔由于来不及收缩,眼睛会自己眯起来,以保护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
HDR通过对原始图像进行调整,可以模拟这种人眼自动适应光线变化的生理反应,产生类似于光晕的效果。
最早从摄影设备开始被广泛应用的HDR功能,在2016年一年的时间中,逐渐普及到了显示设备,在笔者看来,这是从影像塑造环节到实际应用环节的一场小变革,自此也开始了电视产品搭载HDR功能的潮流。
再看现在,市场上千把块的HDR电视满天飞,几乎家家户户的电视中都带有所谓的HDR功能。
但其实绝大多数人,可能都还没有体验过真正HDR技术带来的感官享受,要想实现HDR功能的完整体验,可没有你想的那么容易。
硬件支持很重要,少于万元莫谈HDR
最大的瓶颈在于成本,2000元价位支持HDR功能的电视,与10000元价位的电视自然不是一个级别,作为HDR内容播放的承载者,这块屏幕的素质自然也是HDR功能实现的硬指标。
市场中标榜HDR功能的产品不少,但能播放是一码事,能不能为HDR功能服务好,却是另外一码事。
HDR功能需要电视具备非常高指标的显示素质,其中包括黑场能力、亮度、以及对于细节的塑造能力,只有具备顶级硬件支撑,HDR资源才能展现其视觉效果,你指望连漏光都不均匀的“平民货”给你到位的HDR体验,是不是有点天真?
另外一方面,更好的背光系统或者干脆是自发光的OLED电视,才能够进一步的提升画面的对比度,为HDR提供良好的土壤。
如果想要极致享受,那消费程度更是令人难以接受,你可能觉得现在高端电视动辄10多万确实没必要,其实从质价比属性上来看,确实是这样。
所谓金字塔尖端的产品就是用100%的价格去换取1%的提升。可以有,但是确实没有必要。
不过可以这样说,随着高端技术的不断下探,现在万元左右的电视就可以比较好的支持HDR片源了。
这样的解释,是否足够明确了呢?下一次,我将为大家更细化的拆分影响画质的核心要素,进一步了解视像技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