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的危害有很多,如:经常感到疲劳,免疫力下降:人经常熬夜造成的后遗症,最严重的就是疲劳、精神不振;人体的免疫力也会跟着下降,感冒、胃肠感染、过敏等等自律神经失调症状都会出现。 头痛:熬夜的隔天,上班或上课时经常会头痛脑涨、注意力无法集中,甚至会出现头痛的现象,长期熬夜、失眠对记忆力也有无形的损伤。本文从现身说法和基因层面两个角度,谈谈熬夜如何改变了我们的身体。
熬夜的确会让人不爽
本人曾有过被动熬夜的经历,当睡眠时间晚于或短于某个阈值时,生理上的疲惫感和心理上的暴躁感会非常显著以至无法控制,这便是睡眠剥夺给我的最直观体验。
比起倒时差和偶尔的熬夜,被动熬夜就像吸二手烟,如果碰到,请谨慎考虑你的工作或生活同伴是否值得共事共处。
如何定义熬夜
首先澄清一个误区,当我们在谈论熬夜时,真正想说的是”昼夜节律失调、体内激素和代谢紊乱“对健康的危害。如果你”每天 12 点睡觉,8 点起床“和”每天 10 点睡觉,6 点起床“的人相比,这不是熬夜,只是作息表不同。“熬夜”一词在当下的广义定义,是不定期更改睡眠时间,如从 8 小时减少至 3-4 小时,甚至多天出现类似的情况。
但如果你的时间钟与当地时区差别过大,或本身的生物钟不以 24 小时为一个周期,这些都势必会影响机体的昼夜节律,即人体对光照和黑暗周期改变产生的不适感,包括生理和精神层面。
熬夜对健康的影响
睡眠剥夺对代谢和免疫的影响其他回答都已提及,我这里简单说两句。比如睡眠剥夺者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会降低,即有更高的概率患糖尿病。睡眠剥夺者的免疫能力会低于正常人,即有更高概率被病毒和细菌感染,这也是生活中连续熬夜常常会伴随感冒症状的原因[1]。
熬夜改变了表观遗传
回到睡眠剥夺对个体基因层面的影响。早先的研究已经证实,睡眠不足会导致时钟基因在表观遗传层面发生改变。而近期的一些研究进一步证实,睡眠不足会导致人类基因组中 DNA 甲基化的水平产生组织特异性的变化,即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在睡眠减少的实验组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 DNA 甲基化的改变。
2014 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长期轮班工作者其时钟基因相关位点,免疫系统和炎症相关位点的 DNA 甲基化水平会发生显著变化。
而一项关于夜间是否可以长时暴露于光下,以及由此导致的褪黑素减少是否会促进肿瘤生长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发现,夜间暴露于光下的小鼠(因抑制了褪黑激素的产生并破坏了分子的昼夜节律),其肿瘤生长速度加快。这一实验结果可能的分子机制是,褪黑素通过对 DNA 甲基化的作用进而加速了肿瘤的生长。总结来说,DNA 甲基化将通过睡眠-唤醒行为来调节,暴露于光线下的个体其褪黑素的产生,并最终影响肿瘤的发展。
杜绝熬夜从高效的时间管理做起
对于某些时间管理习惯不好,又喜欢熬夜赶 ddl 的同学来说,即便我找了一大堆科学研究的证据:昼夜节律失调有可能带来糖尿病、肿瘤、免疫和炎症等诸多问题。即便无数的案例都已证明,熬夜会增加猝死的几率,他们可能依然我行我素,包括我自己。
然杜绝熬夜本质上是个很简单的事情,人要有自制力。如果在饮食和睡眠这样最基本的事情上,我们都无法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又何谈自我管理和个体奋斗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