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之所以不大被提起的原因是,产品从来没有高调发布过。数据表现未达目标,再后来项目中止了,一停就是三年,直到易信来继承它的理想。
我对这个项目了解很少,只记得和移动QQ相比,它的差异化并不太大。然后有人提到过暑期档很重要,赶着在学生中推广,因为能省他们的短信费……
以网易的产品基因,这款产品的体验应该是不错的。
3、有没有觉得易信的出发点和泡泡很像?
当然,网易充分吸取了教训,这回砸钱促销的是中国电信。
谈易信的文章很多,我不去凑这个热闹。我想说的是,这就是大公司的典型打法。拼资源,价格战,相对来说投入产出比是可衡量的,风险也是可控的,大公司最怕的却是“创新”,那个风险几乎是无底洞,而大公司体制也必然阻滞创新——因为消灭掉了创新所依赖的“自由/精简/个性化”。
4、回到你的第一个问题。
的确有“大公司标配”的说法。博客也好,微博也好,就算做不大,它依然为网易门户提供工具支持,内容运营很多时候需要以这种形态来呈现,总不能网易嘉宾实时回答的时候,让用户去登录新浪微博嘛。
另外,刚开始做的时候还是有梦想的,会觉得就算争不了老大,拿走20%的市场份额做老二,拿走10%做老三, 只要市场足够大,投入产出还是划算的。这种自信背后,是巨大的门户资源来支持。对于战略级项目,门户可以持续导入日均百万级的访问人次,同时拿出合格的产品体验来,不论结果如何,出发时都会有“值得一战”的底气。
5、第二个问题,关于市场细分。
还是拿网易举例子。新浪博客走自媒体路线,搜狐跟随新浪,而网易博客因为扎根在杭州研究院的原因,基因不同,从一开始就走个人空间路线,注重个性化。网易博客的运营和产品是基本分离的,谁都管不了谁,恰恰因为这个,才有了差异化发展的可能性,最终也拿到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印象里流量与新浪博客差距不太大)。
所以关键是如何细分用户市场,体现产品差异性,服务于还没被完全满足的需求。但对于核心价值是“用户关系链”的IM来说,细分相当困难,微信又打得特别稳健。在熟人沟通方面,微信几乎找不到大的破绽;生人社交则让陌陌拿走了最肥的一块市场。我是想不到怎么细分的方法,搬凳子观战呗。
回顾PC端IM的战局,QQ独大之后,其他几家有这样的打法。
MSN:(曾经)高端大气上档次,在QQ形象最low的时候吸引白领用户
UC:首推视频聊天,视频群聊,吸引了一大批爱视频社交的中年寂寞男女……
泡泡:简洁轻盈,适合人群比较稳定的日常沟通,有段时间还主推“传大文件特别快”
YY:从游戏内的语聊入手,没想到做成了很大的生意
GTALK:拼爹
换个角度看,创业产品跟随大家伙的另一个好处是,只要细分成功,就算占有率不够大,赚钱也不够多,最后很可能被大家伙收购,出路很清晰。相比起来,从头做大一块市场那就得80代祖宗积德了。
(作者:纯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