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如果是银行的正面报道,那么评论区里则多是对新闻真实性的质疑。然而,真实的情况是,老牌银行在客户服务领域已经精耕细作了多年,并且有了不小的进步,开始提倡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客户的满意度也逐渐提升。很难想象,离开了客户的支持,没有客户贡献利润,工行何以成为中国最赚钱的企业,几大行何以跻身世界五百强?银行业的垄断是行业的垄断,而非单个企业的垄断,银行业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了。从这个角度来讲,民营银行很难在服务领域形成优势。
■拼互联网基因?
“互联网”或许是一个比较靠谱的答案。
阿里、苏宁、腾讯三家企业都是互联网巨头,也是电商和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领头羊,在互联网平台运营和互联网营销领域都已是驾轻就熟,一旦获得银行牌照,将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以小搏大,与老牌银行硬撼,甚至革老牌银行的命!
第一,可以利用互联网便捷高效的优势进行金融营销,将其平台价值最大化,也是流量价值的变现。其中,腾讯和阿里有着庞大的流量资源,这些流量一旦导入其旗下的民营银行网站,即可迅速转化为民营银行的客户资源。另外,拥有巨大交易量的阿里支付宝、腾讯财付通、苏宁易付宝等网络支付工具将成为揽储的利器,而淘宝、天猫、QQ网购、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则很可能成为民营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直接入口。
第二,可以利用“互联网金融”提高资金流转效率,为客户提供高效服务的同时,也获得了额外的“杠杆”,放大了可贷资金。互联网金融,特别是网络支付提高了货币流通速度,相应地也减少了社会总体货币需求,更多的货币沉淀下来,这也是目前国内居民储蓄率持续走高的原因之一。居民沉淀下来的资金大部分存进了银行,极少部分沉睡在第三方支付平台里,比如支付宝。阿里没有银行牌照,不能堂而皇之地使用支付宝的沉淀资金,只能通过余额宝来释放这一部分投资潜力,而如果阿里获得银行牌照,支付宝的沉淀资金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可以利用互联网企业的“基因优势”进行金融创新。说起“互联网精神”和“互联网基因”,传统金融企业很容易将其理解为大话或者空话,很难理解其中的作用机理,也感受不到它们所能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但是我们可以实实在在感知的是,互联网自出现以来,一直扮演着解构者和重建者的角色,颠覆了许多的传统行业,也创造了很多的新兴行业,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互联网企业的创新能力确实比传统企业更强,除了“互联网精神”和“互联网基因”,我们确实找不到更合理的解释。而如果给民营银行注入互联网的“基因优势”,两者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留给我们的想象空间非常巨大。
外界普遍认为,民营企业申办民营银行,图的无非就是银行业的利差收益。这种观点也许适用于其他民营企业,但对于“变化多端”的互联网企业,我们则不宜以常理猜度,需要有足够的想象力。我甚至会想象,互联网企业办的民营银行会不会也秉承互联网免费分享的精神,推出免费版的贷款呢?未来会怎样,谁知道呢!
(完)